PD-1/PD-L1与NSCLC(非小细胞型肺癌)
Chen等收集了208例NSCLC(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的资料,分析得出肿瘤细胞中PD-L1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吸烟状况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不吸烟或者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D-L1的表达较低。而Wang等就PD-L1的过表达与病患的临床各项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进行了荟萃分析,共涉及了1157例NSCLC(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结果显示PD-L1的阳性表达与预后显著相关,主要是因为高表达PD-L1的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低,最终导致预后较差。Zhou等也发现PD-L1高表达患者的预后明显低于PD-L1低表达的患者。然而,这些结论可能会因样本选取的局限性及免疫组化的可信度而受到影响,还需进一步验证。PD-L1能否作为NSCLC预后的有效生物标志物还有待商榷。
随着大量动物模型验证了免疫卡控点分子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一部分免疫卡控点分子进入了I、II期乃至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这些分子的抑制剂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应,且特异性强,副作用相对较低。
这给癌症患者们带来了福音,更是肿瘤治疗史上一个重大的里程碑。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克增强效应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功能,起到了内源性抗肿瘤的效应;PD-1/PD-L1敲除的小鼠不易发生自身免疫疾病;也因此,PD-1单抗Pembrolizumab和Nivolumab分别于2014年9月和11月经过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认证应用于临床黑色素瘤的治疗。基于一个III期临床试验结果,2015年3月Nivolumab经美国FDA批准用于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晚期或者广泛转移的NSCLC患者的治疗。
大量NSCLC的临床试验再次验证了这些免疫卡控点分子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在增强机体免疫应答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在2015年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会议上有多项Nivolumab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报道,无论是鳞癌还是非鳞癌NSCLC患者,Nivolumab组的总生存期及客观缓解率都显著优于多西他赛组。